一份新报告显示,全球首席执行官面临巨大的压力,需要证明人工智能投资的实际回报,**74%的人担心如果在两年内无法实现目标,将面临失业风险**。该研究对四个国家/地区的500多位首席执行官进行调查,表明由于人工智能的绩效,即将出现一波领导层变动,**70%的受访者预计今年将因人工智能失败而导致高管被解雇**。
首席执行官承认自己落后于竞争对手(54%),并且越来越认可人工智能在治理中的作用——**94%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在提供建议方面可以与人类董事会成员相媲美**。然而,该报告强调了关键的失误,包括依赖“现成”人工智能(87%)以及员工广泛使用“影子人工智能”(94%)。
监管不确定性以及对潜在损害员工(80%)和客户(83%)的担忧也在阻碍进展。尽管面临这些挑战,**人工智能仍然是2025年的首要任务(78%)**,并且现在与投资者信心直接相关,这使得成功的人工智能实施对于企业和首席执行官的生存至关重要。
## 自复制:从乌龟到ZIP文件
本文探讨了自复制的概念,从哲学上的“乌龟无限叠层”悖论开始。然后深入计算机科学领域,研究程序如何被设计成自我复制。
作者追溯了这个想法,从早期的编程挑战——编写最短的自复制程序(“quine”)——到更复杂的实现。Python示例展示了程序打印自身源代码所需的递归逻辑。这进而引申到探索Scheme和Go等语言中的自复制程序,强调了该概念如何被优雅地表达。
核心挑战转向Lempel-Ziv压缩,用于gzip和zip等格式。作者成功创建了一个仅使用字面量和重复操作码的程序,该程序可以解压缩为自身,甚至将自身嵌入到前缀和后缀中。这一突破随后被应用于创建实际的自复制zip、gzip和tar.gz文件,克服了诸如哈夫曼编码和CRC32校验和等实际障碍。
最终,作者分享了代码和文件,并幽默地感叹缺乏能够无限解压缩这些递归循环的程序。文章以对终极自复制程序的简单性的致敬而结束:一个shell脚本简单地回显其自身的内容。
台积电,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,将从2026年起至少未来四年,每年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(5纳米以下)的价格提高3-5%。 这将影响AMD、NVIDIA、Apple和高通等主要公司的芯片。
涨价是由能源、材料和基础设施成本上升以及对全球新工厂的大量投资所驱动的——这得益于需求激增,尤其是在台积电占据主导地位的AI领域。 台积电表示,涨价虽然能增加收入,但对于持续研发未来技术(如1.4纳米芯片)也至关重要。
这一转变可能会导致2026年之后发布硬件(包括GPU和处理器)的成本增加。与此同时,台积电正在将资源从较旧技术上转移,可能会影响依赖这些成熟制程的行业。 尽管面临来自英特尔和三星的竞争,台积电的市场主导地位使其能够实施这些价格调整,而几乎不会失去业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