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 从Funk到Nimbus:一次创业尝试 到1978年,作者感到职业上心神不宁,羡慕在Tandem Computers公司发展顺利的朋友,并为过去未能加入他们的机会耿耿于怀。受到Data General (DG)和Tandem公司打破常规的成功启发,他开始为一家新计算机公司绘制计划,最初命名为“Nimbus”。 最初的想法——一台低成本的32位机器——感觉缺乏新意。他将重点转向直接挑战Tandem公司的“不间断”计算市场,旨在提高易用性和即时修复能力。然而,他难以开发出真正具有创新性的*技术贡献*,不断与戴夫·帕卡德坚持原创性的观点作斗争。 一次暑假提供了反思的时间,但最终却带来了沮丧。突破性进展源于一个认识:基于硬件的容错能力,通过在两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相同的程序来简化编程。这个“大想法”最终平息了帕卡德的声音。 作者秘密地在一个改造过的DG笔记本中记录他的计划,开始充实Nimbus的细节,这源于他解决日益复杂的软件和成本问题的愿望。尽管存在固有的风险,但他欣然接受挑战,并受到终身冒险倾向的激励。